【共建“门前三小” 共享“攸美”生活】美的赞歌一一桃水镇盘塘村高塘幸福屋场掠影
2022-07-20 09:16:43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皮宇 |          浏览量:153259

       七月骄阳似火,炽烈的阳光似乎要把空气也点燃了。但这丝毫也不妨碍我们对门前三小采访的热情。攸县桃水镇盘塘村的高塘幸福屋场是门前三小的老示范点。它建成的时间早,管理规范,各个文化功能区分类清晰,有很好的辐射引领作用。该屋场虽然面积不大,但容量大,格局大,充分体现了门前三小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蝴蝶效应。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高塘屋场的内涵之美吧。

 

文化之美

 

       站立在有两张乒乓球台的文化广场上,广场左侧有一面宣传栏:书写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这个广场上最大的特色是“家训文化墙”。家训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我们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盘塘村将家训文化作为居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提升社会治理的突破口,深入挖掘家训文化在现代化社区的文化内涵和实践价值,不仅有力地推进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服务能力现代化,而且有力地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里的家训文化不是冰冷抽象深奥的道理说教,它以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形式新颖,通过村民自发式体验来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譬如有一个宣传板块是村民自己拟写的“幸福高塘家规家训”,内容丰富,发自内心。特举几例,让大家窥一斑而知全豹。“百事孝为先,言传身教,勤俭为人,和睦为准,乐于助人,任劳任怨。”“以孝为本,以勤为荣,以助为乐,以和为兴。”“勤劳是兴家的根本,守纪是为人的本分,孝敬是为人的品德,和善是为人的目的。”言为心声,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严谨的家风助推了一个地方淳朴民风的形成。

       站在文化广场,正对前方的是挺立在阳光下的党风家风馆,这是高塘幸福屋场的主体建筑。“党风家风馆”的下方书有“长者之家”。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是“长者讲堂”四个大字。墙面左下方有“儒家五常”的条幅,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板块,分别有文字对这五常做了诠释。墙面右上方书有“传承好家训,传承好家风”的条幅,包括四个板块:扬家德,立家规,树家风,传家训。村民长期处其室,则濡染文化之香而受其熏陶了。

       长者讲堂的左边有一个小门进入是小书屋,门上书写着绿色字体“护苗工作站”。里面藏书不多,但也够学生阅读学习。书柜上方的墙壁上书写着“在这里,我学习,我快乐”“书籍孕育智慧宝库,阅读迸发思维火花”“与阅读相约,与快乐相伴”“读书可让人:保持思维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涵养浩然之气”的条幅。书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民风之美

       民风如一泓泉水,清冽甘甜;民风如一杯香茗,回味悠长;民风如一张古画,厚重隽永。良好的民风传承和家规家训规范着一个地方的行为准则,让他们朝着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良好的民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是一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教育。

       高塘的民风培育活动丰富多彩。例如通过记录家训的点滴事件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社区组织青少年进行家训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在手抄报上刻画父母、爷爷奶奶的形象,用文字记录父母、爷爷奶奶辛苦为孩子、孙子的服务点滴,让青少年在活动中进行分享并展示,以此来传承孝的文化,培养良好家风。再例如举办慈孝老人生日会。高塘组每季度举行一次慈孝生日会,通过召集子女志愿者,共同为过生日的长者提供慈孝飨食,慈孝宴,家训互助等方式,开展慈孝生日会,子女志愿者为长者下厨,体会父母承担家务的辛苦,形成感恩反哺的家训文化,让村内长者感受子女的关心与照顾,促进老有所养。

       高塘的文化广场宣传栏目里张贴着“汶川大地震捐款名单”“武汉疫情捐款名单”“资助贫困生捐款名单”“高塘道路硬化捐款名单”“党风家风馆捐款名单”“新建图书馆捐款名单”“门前三小广场舞音响捐款名单”“门前三小捐书、捐物、捐树名单”“大爱捐献器官名单”,一笔笔善款,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后面跳动的是一颗颗朴实善良,纯洁热忱的心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做公益事,不求回报的传统美德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民风之美的集中展示吧。

       每天夕阳西下,鸟儿归巢,路灯通明,文化广场上的音乐便如约响起。高塘屋场的居民便陆续而至,跳舞的妇女们扭动腰肢,随着舞曲的节奏尽情摇摆,抒发着对新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也诠释着幸福日子的快乐滋味。男人们则下棋博弈,指点江山,意气风发,在楚河汉界中体悟战争的风云变幻。孩子们则在广场上营造童年时光的唯美片段。

 

奉献之美

       高塘“长者之家"的志愿管理者是年近八旬的刘谷其老人。这是一个身材不高,但精神矍铄的老人。通过我们与老人的交谈得知,他自从2016年接手幸福屋场的管理以来,六年如一日,天天准时到书屋进行志愿服务。无工资,无报酬,我们问老人为何能坚持这么久?老人的话语很平实:“事总得有人做,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没有豪言壮语,素朴的话语里却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品质。老人在“长者讲堂”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一名党员一面旗,时时事事打头阵。家规家训厅中挂,名言警句世代承。无私奉献精神美,大爱募捐震人心。文体活动常开展,和谐共处万事兴。”这首诗是老人生活日常、为人处世的生动写照。老人每日来到屋场按时对外开放,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有唱歌的,有写毛笔字的,有看书的,有打台球、乒乓球的,有下棋的。老人还定期组织各类宣讲,普及政策和农技知识。老人在其中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如没有为民服务的精神恐怕一年都难坚持下来,更何况是将近两千个日日夜夜,这种品质难道不令人肃然起敬吗?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在刘谷其老人这样行为的感召下,盘塘村成立了爱老助残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每周都会为村里的孤老残疾者提供相应的关爱志愿服务,包括上门保洁,艾灸理疗,测量血压,赠送日用品,康复按摩,精神慰藉等服务。

       村里还成立了绿色家园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和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让志愿者树立环保观念和劳动意识,充分体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喜悦,也潜移默化的感化周围的居民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让环保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

       桐花纷飞乡村路,春风万里满攸州。我们站在盘塘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仰望苍穹,鼻翼里仿佛有芳香的文化如泉水般流淌,渗透在有些甘甜的惠风里,竟是那么的让人痴迷沉醉,让人回味不已!

       阳光灿烂,时光静好,在盘塘的“门前三小”,和那些景、那些物、那些人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乡村振兴不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夏日炎炎中有徐徐的清风从攸县的各个幸福屋场轻拂而来,渐渐地汇聚成一股强劲的东风。 又有几声鸟鸣,碎瓷般的脆生,从辽阔悠远的天际传来,阳光洒过头顶。(作者:陈朝阳 欧阳盛)

责编:皮宇

来源:攸县融媒体中心

攸县新闻
成长ABC
攸视频
直播视频
我要报料

  下载APP